自7月21日,一分公司迎來17名大學生入職以來,為了讓這群新員工快速融入團隊,盡快成長為知識型、技能型、專業型、創新型等復合型人才,滿足分公司發展的需要,分公司兩級班子針對新員工的崗位分配和培養方向召開專題會議商議良策,為他們“量體裁衣”做規劃,認準良師做引導,幫助他們盡快走出迷茫,扣好職場第一粒扣子。
“量體裁衣”做規劃
為了給新員工做好職業發展引導,各科室、項目部按照各自的年初人才需求計劃,選擇出匹配專業的新員工。并根據其所學專業、職業理想、性格喜好和興趣特長,結合企業的發展需要擬定出適合其成長和發展的方向,為他們的職場未來發展“量體裁衣”,讓他們從思想上拋棄迷惘和彷徨。
“我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性格獨立、內向。畢業后想做一名建筑設計師,通過這些天的培訓,我的想法變了,接受了安全管理科科長曹迎新為我做的職業成長規劃,先從安全工作做起。雖然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具備擅溝通的外向型性格,與我的性格有點相悖,但我認為,越有挑戰性的工作,就越有他所具備的特殊價值。我想成長為適合公司發展需要的人才,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企業獻力。這個決定讓我不再猶豫和彷徨,且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是來自新員工郭梓謙的心聲。
“認師傅”學技能
而對于學法律專業的趙晨彤來說,入職法律科的她一直處于緊張和焦慮之中,直到分公司這些“新人”一對一找到了師傅,簽訂了“傳、幫、帶”協議。在她與師傅丁亞超科長進行的一對一溝通和指導中,得知師傅丁亞超大學所學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入職法律事務科時,并沒有師傅引導,遇到起訴案件就跟著律師學,不確定的知識就上網查,去書店找專業書籍學,一個個案件的完成積累起越來越多的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與師傅相比,我是多么幸運!在她的鼓勵下,我的焦慮沒了,信心有了。”趙晨彤從師傅那里首先得到的是一種思想和心靈上的歸屬和指引。
而同樣有了師傅的馬澤,面對的是師傅——元氏縣醫院新院項目主管工程師段興恒每天嚴苛的實訓計劃,從學圖集、規范到如何將圖紙內容與施工現場相對應,以及對一些重點施工工序工藝的現場講解……
員工是推動企業創新與發展的動力,愿這群新員工在分公司團隊的助力下,整裝奮進,開啟與企業共成長的新征程。(一分公司)